close
關節炎很痛,根本摸不得的紅腫熱痛,雖然和遺傳基因有關,但大部分也與飲食有關。也就是說,有遺傳基因未必會引發,飲食一不當,就併發了。
發病需要一些誘因,一些成年人—包括小朋友也一樣—吃冰冷的東西,就造成肌肉血管神經的收縮,影響血液方面,神經傳導也跟著出問題。血液神經傳導發生問題,影響到的就是關節。關節相當於一個轉運站,血液、神經傳導容易在關節阻塞就會沈澱,然後發生傳導與循環障礙,就會出現紅腫熱痛與皮膚症狀。
不通則痛,通則不痛
關節炎大概可以分三大類型:一是痹症,一是歷節病範圍,一是風濕關節類。以下分述之。
◎痹症
《金匱要略》裡有幾個病名,有的單單就叫做痹,但通常是有風邪、有寒邪、有濕邪等因素。《內經》裡有一句話:「風寒濕雜揉合而為痹。」看風邪、寒邪、濕邪哪一個成分比較多。風勝行痹,意思就是疼痛會跑來跑去,所以有的人神經痛,一下子手臂關節痛,一下子膝蓋關節痛;寒勝痛痹,意思就是痛的成分很嚴重;濕勝著痹,濕勝的話,從頭到腳會感覺重重的。痹者閉,不通也,不通則痛,通則不痛。
◎歷節病
有時候又把關節炎歸在歷節病裡面,歷節病有點像所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尿酸、痛風等病,《金匱要略》就講:「過食酸則會傷筋,過食鹹則傷腎。」吃太鹹、太酸就會傷到肝腎。
肝臟是一個解毒單位,腎臟是一個過濾單位,一旦解毒和過濾發生問題,所吃的食物超過正常酸鹼,會沈澱在關節,導致關節腔發生紅腫熱痛;久而久之,就導致肢關節變形,不痛才怪!
◎風濕關節類
有些人關節炎會風濕痛,既有風濕二字,顧名思義就是有風邪和濕邪,而且往往與外感有關,有感冒誘因就導致體內代謝的功能發生問題,因為不能把沈澱在關節的廢物代謝出來,所以導致關節產生疼痛現象。風濕關節炎會定時發燒,每天下午三、四點鐘開始,也就是申、酉時會發燒。
既然有風、有濕,就要用去風燥濕的藥。所以桂枝附子湯、白朮附子湯、甘草附子湯都行,裡面幾乎都有白朮這味藥。白朮是菊科植物,和蒼朮一樣,能夠將體腔某些水份吸收吞噬掉。就好比室內潮濕,有些小百科就教人用一片報紙,弄一點木炭,弄一點泥沙,就可以把室內的濕氣吸掉那麼簡單。
風濕關節炎在下午三、四點鐘左右定時發燒,有些疾病也一樣有定時發燒的情況:肺結核病患,也會定時在三、四點發燒,瘧疾患者也會定時發燒,還有一種陽明病也會發燒。陽明病發燒時間,約在下午申、酉時,申、酉時又叫做日晡所,日晡所是指一個時間,就是下午三點到五點、五點到七點就是申、酉時。所以中醫看發燒會看出很多不同的病。
其他像是一發燒體溫高了,肺結核基本上都會咳嗽,且咳出痰來,嚴重者還會咳血;瘧疾通常會惡寒,而且惡寒時就不發燒,發燒與惡寒兩者截然分明,瘧疾的發燒叫做往來寒熱。如果一量病患,體溫達攝氏四十一度,不需要問原因,因為中醫有很多判斷的依據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范 常知 的頭像
    范 常知

    常知居士的部落格

    范 常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